行业咨询

曾经的国人骄傲—南孚电池能否实现王者归来

发布日期:2023-01-12浏览次数:768发布作者:

南孚是一家家喻户晓的电池厂,巅峰时期占领着中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一年能卖出7亿节,“一节更比六节强”的广告语更是深入人心。

这样龙头企业怎么会被外资收购,在外漂泊11年呢?

南孚的没落到底是外资控股的原因还是被市场所淘汰呢?

南孚如何成为电池行业龙头企业的?

南孚电的前身的南平电池厂,于1954年在福州创立,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最初创立时只有7个人。

改变南平电池厂的命运的是陈来茂,1986年时任厂长的陈来茂邀参加了由中国出口产品基地总公司组织的赴西欧考察团,通过国内外市场的调研,深刻的意识到中国电池行业的落后,当时中国的国产企业只能生产碳电池,碳性电池内部的材料相对廉价,材料能对环境造成强烈污染,同时碳性电池的电量很低,在当时为大功率家用电器提供电能的时候尤为明显。比如手电筒、剃须刀、玩具车等。在美国碱锰电池已占干电池总量的70%,当时中国的干电池市场虽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亿产量,但是碱锰电池的市场却几乎处于空白地带。

当时中国的经济环境和现在截然不同,如今对于生产制造行业来说,产能一直处在极度饱和的状态之中,产品与产品之间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研发能力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小。但在90年代初期,掌握优质产品就等于掌握了市场先机,所以建立碱锰电池生产线的事情一直萦绕在陈来茂的脑海,但是苦于资金困扰一直未能实现。

转折点发生在1988年,南平电池厂和香港百孚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福建兴业银行合资成立福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就这样南孚陆续上线多条碱锰电池生产线,机会也终于垂青了有准备的南孚公司,90年代开始传呼机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遍地开花,南孚电池也因此一路高歌猛进,在这黄金的十年,因为拥有领先于市场的产品南孚一路高歌猛进,各地的代理商都怀揣着大把现金住在南孚公司等着发货。

外资入股带来的到底是机遇还是危机

上世纪90年代可谓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很多企业从那时开始腾飞,中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也爆发式增长,很多曾经耳熟能详的民族企业就在当时注入了外资,南孚也没能例外。

1999年,为了响应当地政府号召,由南平市政府牵头找来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为南孚募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投入1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入400万美元,荷兰国家投资银行与中金总共投入100多万,加上中方股东共同成立中国电池,其中外资占股49%,中方占股51%。资金的注入带领着南孚进一步节节攀升,但是股权的分配比例也为这个中国人引以为豪“民族力量”埋下了隐患。

摩根士丹利开始利用各种方式增资、购买中国电池的股份,以此来简介控制南孚电池,其中香港百孚因经营不善将其所有股份转让给摩根士丹利,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所拥有的20%股份也间接被摩根士丹利收购,2003年以前外资控股已达72%,实际控制权可谓是已经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1.png

2003年南孚走向顶峰,南孚占据着中国干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世界销量第五,一年能卖出7亿只干电池。而这时潜伏在水底下的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引进来的摩根士丹利就像是闻见血腥味的狼,他们大量持有南孚控股权的目的就是等待南孚上市,希望能够从上市中得到巨额的股票收益。

掌握着控制权的外资股东否决了南孚在A股上市,因为政策要求外次持股比例必须小于25%,这就意味着上市前外资股东必须转让手中的部分股权,而当时受制于国际市场环境与国内公司管理水平难以接轨的现状,海外上市也苦难重重,摩根士丹利终于按耐不住将他持有的72%的股权以1亿美元的价格转卖给了美国吉列公司,并且从中获得的利润超过5000万美元。在1999年引入外资的时候,南孚没有有想到外资的最终目的不过将他们卖出一个更好的价格。

风雨漂泊十一载,再次回归中国本土

2003年9月,在一些列眼花缭乱的股权交易之后,美国吉列公司宣布通过持有中国电池72%的股份间接成为南孚电池的控股股东。

美国吉列,主要生产剃须刀、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充满讽刺意味的是,金霸王电池是南孚的手下败将,进入中国市场10年之久却一直没能打开局面,连南孚电池销量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南孚的母公司,在一夜之间通过收购抹杀了国内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数年前还被民众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就此沦为外资手中的武器,无怪其董事长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吉列在收购南孚后,要求双方交流生产技术,并用南孚的工厂生产金霸王电池,也成功搭上了南孚电池销售渠道这趟便车。至于吉列对南孚内部进行了怎样的内部调整,当事人都讳莫如深语焉不详,曾经带领南孚创造增长神话的董事长陈来茂在南孚被并购黯然离职,为避免和金霸王电池的海外业务相冲突,吉列也要求南孚停止海外市场扩展。但是,在2003年吉列入主南孚时,总经理丁曦明曾经说道“吉列不可能像宝洁合资那样消灭国内品牌,因为南孚退出的市场份额,金霸王并不能保证吃下”,丁曦明也指出金霸王的市场定位和南孚不一样,不会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吉列的对南孚采取了什么政策已无从考究,也许各中辛酸只有当事人才能有所体会。

2.png

一直到2019年,南孚号称连续26年“碱锰电池”,但在电池行业领域,并不仅仅只有碱锰电池。2003年后,曾经助推南孚电池节节攀升的寻呼机退出历史舞台,电池行业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新型电池层出不穷,碱锰电池的市场迅速下降。南孚一方面受市场影响,一方面受高层管理者人员变动的影响,2004年、2005年销量急剧下降,这一点也许很多高层管理者都有所预感,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南孚的下一次易主来得如此之快。

2005年宝洁收购吉列,直接成为了南孚的控股股东,宝洁借口开发锂电池项目让南孚溢价三四成向金霸王采购相关的设备,南孚小股东、大丰电器总经理蔡运奇控诉宝洁侵害南孚公司权益在当年2月份获得胜诉,让宝洁赔偿南孚在“雅典娜项目”设备采购中多支付的近2000万元。蔡运奇说道:“这么多年,宝洁并没有给南孚带来之前承诺的资金、技术等,也没有资本性投入。”对于宝洁来说,并未真正重视南孚,或者说迅速萎缩的一次性电池市场的让宝洁不太在乎南孚。这种不管不顾,是南孚的不幸,也是南孚的幸运,南孚得以独立存活下来。

南孚电池在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源于产品的执着

2014年宝洁正式宣布启动大瘦身,希望节省成本以及聚焦更有价值的产品。

当年以1亿美金被卖掉的南孚鼎晖投资用6倍的资金终于将其买回国,这个曾经的“民族力量”在外漂泊11年终于回归了中国,但一切已物是人非。

脱离了外资掌控的南孚依然前途坎坷,一次性电池市场的缩水也南孚面临着转型的困境,南孚其实也尝试过其他的产品体系,如CEO刘荣海《盲目追求新业务增长,我交了上亿元学费!》的演讲提到,南孚尝试过护眼灯、老人起夜灯、湿纸巾、排插,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排插,定位为中高端的安全性排插,但用户的反应大都是“这不就是普通的插座嘛”。

南孚的成功来自于产品的打磨与市场的风口,但是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生产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普通产品技术之间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小,单纯依靠产品难以取得市场优势,并且其中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前二十年产品是企业的核心,导致现在很多传统企业只重视研发、生产制造、产品,而忽视了模式、营销、渠道,当之前的关键因素已经逐步变为基础性因素的时候,我们需要发现更多攫取利润的方式,有商业模式者才不会迷路!

华智晟远(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4.
京ICP备13049901号-1

  • 首页
  • 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